媒体聚焦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政策解读] 2025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农文旅产业新机遇

点击次数:172 次  更新时间:2025-03-27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重磅发布。

       这份文件不仅为“三农”工作定调,更为文旅企业融入乡村振兴擘画了清晰蓝图。抓好政策机遇、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以下为划重点的内容:
       严守耕地红线:文旅开发需合规

       【文件内容】“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部分: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对此,文旅企业需严守耕地保护底线。在乡村项目规划中,应优先利用闲置资源,通过创意设计盘活土地,打造“无痕化”文旅场景,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在农文旅规划方面,旅游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立项和规划之初就积极参与进来,真正做到“运营先置”,并通过已经成熟的渠道为项目宣传助力和输送客源。
       乡村文旅融合:特色化升级正当时
       【文件内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部分: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这为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旅市场的机遇,特别是在特色业态开发、试点项目参与以及品质化升级方面:
        ——特色业态开发: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挖掘乡土非遗、农事体验、田园艺术等主题,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
        ——试点红利抢抓: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争取政策支持,探索“非遗工坊+研学”“数字文旅+农产品”等创新模式。
       ——品质化升级:对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要求,推动民宿集群、乡村度假区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辨识度。
       ——非遗活化:结合地方非遗技艺(如英山缠花),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课程,吸引研学与亲子客群。
       ——联农带农: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训村民参与民宿运营、手工艺品制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富民新赛道:民宿经济大有可为
       【文件内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部分: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这不仅可以为旅游从业者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还能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以农文旅融合为方向,文旅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联农带农: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特色产业农场(如中药材)、精品民宿、庭院咖啡馆、林下露营等轻资产项目,带动农民增收。
       ——场景共创:联合地方政府打造“一村一品”主题村落,开发农文旅融合消费场景,激活乡村“微度假”市场。
       具体可以通过农文旅融合项目,探索“康养度假+在地文化+农业生态”的乡村振兴模式,形成“康养基地+度假旅居+非遗体验+农产品销售”的闭环生态,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文化铸魂:乡风文明与遗产活化双驱动
       【文件内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部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这为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旅游从业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提升旅游体验的品质。
       ——文化惠民新机制:文件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文旅企业可承接“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开发乡村剧场、非遗市集等文化IP。
       ——遗产活化新机遇:参与“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探索古建筑活态利用、乡村博物馆运营,开发文化遗产研学线路,利用非遗活化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乡土人才培育:联合地方政府扶持“乡土文化能人”,孵化乡村剧团、手工艺合作社,为文旅项目注入本土文化基因。
       移风易俗:打造健康乡村文化生态
       【文件内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部分:规范农村演出市场,深入整治低俗表演活动。
       对此,文旅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供给优势,增强旅游与在地文化的融合度,打造文旅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力:
       ——开发优质文化演艺产品,如实景剧、民俗展演等,用正能量内容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形成在地文化优势品牌项目,吸引外地游客体验。
       ——联合相关文艺团体、行业协会制定乡村演出标准、乡村文艺剧目、乡村文化展演计划,推动“文化下乡”向“品质下乡”升级,使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为在地文化展演常驻地。
       ——通过自媒体,吸引宝妈和银发客群,开展“我是农文旅推荐官”活动,调动游客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推荐旅游度假区及周边的农文旅项目。
       政策导向:乡村文旅企业应把握三大方向
       【合规发展】严守政策红线,深耕生态友好型项目。
       【文化赋能】以非遗活化、遗产保护、在地文化特色为抓手,提升乡村文旅内涵。
       【共创共赢】构建“政府+企业+村民”利益共同体,让乡村振兴可持续。
联系方式 电话:027-82602886
传真:027-88091013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长湖地五村52号(解放大道二七大桥桥头)